都说孩子天真无邪,实际上究竟是没有邪念还是不知何谓邪念呢?在懞懂之下,对喜欢与讨厌的直率、勇于尝试的精神、激发学习力的好奇心,放在对的地方就是阖家观赏,放在不妙的地方就会成为挪威超自然惊悚片《诡孩》——一部主角群各个年龄不到 15 岁,却被分类在仅次于限制级的辅 15 级惊悚电影!
故事开始。父母带着伊达与患有自闭症的姐姐安娜,一家四口搬到新社区生活。对环境不安的伊达想认识新玩伴,可是这里的大孩子并不友善,直到班前来搭话,她也因为安娜而结识艾莎,并发现除了自己,其余三人都拥有超自然力量。他们天天相聚玩耍,乏味生活多了欢笑,不料随着能力愈渐强大,取而代之却是膨胀的杀意,社区居民惨遭毒手,自己也面临致命威胁。
稚气外表下的恶念萌芽 平静湖面下的暗潮汹涌
《诡孩》入选 2021 年坎城影展一种注目奖单元,有北欧冷调风格与坎城电影的铺陈节奏,这代表剧情简介虽然出现恐怖的黑暗力量、毛骨悚然、失控等激烈词汇,调性有极大机率和爆米花爽片摸不着边,该片也确实如此。
安娜、班、艾莎拥有隔空移物、心灵感应、意念操控的惊人能力,但对求新求变的孩子来说,他们就是很会变花样的魔术师,会和爸妈献宝但不至于通报科学家,一位能让玩耍变得更有趣的朋友而已,因此《诡孩》作为一部称职的现实向心理惊悚片,不像《怪奇物语》时不时来场惊险刺激的大场面,即便超能对决也是含蓄不彰扬,在光天化日之下决一生死。
双方的沉默与游戏场的欢乐形成对比,不动声色走向冲击结局。不分正邪,只留感慨。
无论人之初性本什么,生长环境是犯罪心理的一大重点
《诡孩》的惊悚来自残酷事件与孩子给人的形象造成反差。片中的问题人物既没有被恶魔附身,也不是杀人魔转世,影响其人格而失去同理心的原因,刨根究底仍旧是大家所熟知,也是最难解的——原生家庭与同侪间的相处。
伊达与安娜身为姐妹来自同一个双亲家庭,但姐姐的自闭症不仅让两人个性截然不同,父母关注的程度也有所差别,尽管父母并不自知;白斑症的艾莎和被其他大男孩嘲笑的班,虽然同是有色族裔与单亲家庭,母亲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却大大影响两人的思维模式。
四人的背景有相似也有相异的地方,在《诡孩》中里就像实验进行的对照组,比较受到各种条件影响下的孩子会成为天使还是恶魔。
在四人相遇相识后,相互影响再次造成心境变化。最后一场,双方对立在湖畔两侧,观众早已能看出胜负,只是其中一方败阵下来,在周围的大人小孩都在快开心嘻戏、享受天伦之乐时,一个孩子的性命就这样巧无生息地逝去,是罪有应得吗?或许吧, 不过经历前因后果再面临如此结局,也是太残酷了。
终究还是姐妹情,只是现在我才认识你
伊达对安娜的态度转变也是《诡孩》另一个主轴。安娜因为自闭症而难以自由表达,就连脚踩到玻璃,鲜血染红袜子,她也不会哼一声,这让伊达既像是报复她抢走爸妈的关注,又像在测试安娜是不是真的没反应,不时会对姐姐掐个两把。
不过安娜在艾莎的帮忙下不再是唔唔啊啊而是真的能讲出一个单词时,伊达喜悦的心情是很明显的,她终于觉得安娜是个有思想、有感觉的姐姐,而不是无法沟通,不知在想什么的外星人。安娜的实际行动也提醒我们对自闭症容易产生的误解。
《诡孩》以超能力强化四个主角的个性表现,不一样的特质和渴望会发展不同能力,一旦走偏,这股力量也会成为极具攻击性的威胁。我们总羡慕小孩看起来没什么烦恼,其实他们也是有各式各样的人生难题。
老把他们当个嫩芽,想给糖就给糖,想打骂就打骂,就算不替对方的心理成长考虑,也请当作为自己的性命考量,毕竟这世上未成年犯下的各式各样罪行,远远超过《诡孩》,也超乎你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