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是什么?关于自由,各人理解不尽相同,但相信总会以监狱作为例子,说关在牢笼里的囚徒,肯定失去自由;自由等同于能随时到处行动。改编自史蒂芬·金一九八二年中篇小说《Rita Ha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的《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是那么多部阐述自由的影视作品中,最为人津津乐道且历久不衰的经典。
故事叙述银行家安迪被诬控杀害妻子和情夫,判以无期徒刑。初入肖申克监狱的安迪,过了一段新囚必经历的非人生活,最终咬牙坚持了下来,还结识了狱中专从事囚友间交易的囚犯瑞德。打通瑞德这一关卡后,安迪开始运用自己的财经知识,帮典狱长洗钱,帮狱卒报税,身份地位逐渐提升,与初时的菜鸟境况不可同日而语。他在狱中度过二十多载岁月,期间看尽腐败与邪恶,也看着众多囚友逐渐习惯牢笼生活,对恢复自由身不再抱持希望,然而安迪心中对自由的向往不曾幻灭,他正暗中进行着一场史无前例的越狱计划……
如果你是因为“恐怖大师”的名讳,抱着观赏一部惊悚片的心态来观赏这部电影,肯定大失所望。《肖申克的救赎 》不是金大师笔下著名的惊悚或鬼怪故事,而是一篇叙述“希望”的励志故事。我们看了太多监狱电影,也许为了戏剧效果,剧作家会把监狱描绘得恐怖且黑暗,纵使真有夸张成分,试想一个原本从事文职的人,突然被判入狱,更何况是坐冤狱,那种有冤难伸、有苦难辨的处境,仍是非常吓人。安迪等新囚入监报到的首晚,有个胖子崩溃失声痛哭,最终遭狱卒打至重伤不治,下场虽可怜,却得以解脱。安迪的冷静自持与胖子歇斯底里,形成强烈对比,不仅让作为主观说书人角色的瑞德讶异,也在观众心中留下安迪强烈意志的印象。
往后种种事情,在在见证了主角的大无畏精神与超人般的忍耐力,当中不乏最重要的元素——智慧。他多次坚拒“姐妹”的强暴,纵使最后被打至重伤,仍使力顽抗。有次被迫替他们口交前,他冷静地“以理服众”,说绝对会咬断他们的子孙根。戏里的对白润饰精简了,印象中原著小说的场景,更能体现角色宁死不屈的个性,也为这表面上手无缚鸡之力的男人,得以创造日后的肖申克传奇,提升了信服力。(拒绝搬运采集,原文地址:https://www.qgmy8.com/6257.html,更多精彩请百度:趣果弥音吧)
除了安迪用二十多年时间做的“偷天换日”戏码,瑞德的戏份也颇吃重。他代表观众视角,透视并了解安迪这主角。此外,他在戏中的“体制化理论”,也让人省思。监狱利用严苛的规条来约束囚犯,尤其重刑犯,更必须使用非人道方式来管教。那些在狱中待了多年的囚徒,久而久之自然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即融入了体制生活。故有位囚犯老来重获自由后,无所适从,最后选择自缢。瑞德每十年申请一次假释皆遭驳回,在戏末终于通过,甫出外头世界,能看出他的不自在、他潜伏在内心深处的恐慌。有句对白印象至深——“我在狱中每次上厕所都需获得批准,如今可以自行上厕所,却没法尿出来。”完全表现他对享获自由的无措。好在安迪曾告诉他,会在某处等他重聚,如此给了瑞德一股能量,不惜犯下假释条例,前往追寻安迪留下的线索。看着两人得以重逢,心里的快意与安慰,无法自已。
此外,瑞德作为观众的代入角色,却不像华生之于福尔摩斯那般,像个白痴或笨蛋级人物。瑞德替观众“视察”安迪之际,也体现了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学,是个有“料”有知识的人。他在戏末选择生或死的挣扎,观众也能“身历其境”般,在心里做拉锯战,最后戏中角色的抉择,也是编导给观众在现实中持续往前的激励。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导演法兰克·德拉邦。这导演可说是最能把金大师笔下作品影视化得最成功的影视工作者。除了《肖申克的救赎 》,他执导的另两部《绿里奇迹》(The Green Mile)和《迷雾》(The Mist),同样改编自金大师的著作,忠于原著的同时,又能添加本身的一些思想进去戏中,处理得恰如其分,成品亦有口皆碑。
总括而言,《肖申克的救赎 》虽是廿六年前的作品,带出的中心思想却历久弥新,永不过时。看着电影,你会觉得,有些人是甘于融入体制,过着缺乏思想、随波逐流的生活;有些则不甘受任何拘束,穷尽毕生打破任何形式的束缚,自主生活。忙着生,或忙着死,两种方式,没有对错,端看当事人本身的个性,及选择。